51 在設定加馬攝影機取像條件時,若將能窗(energy window)調整較窄,將會造成下列何種狀況? (A)散射現象(scatter)減少,計數率(count rate)減少 (B)散射現象(scatter)增加,計數率(count rate)增加 (C)散射現象(scatter)增加,計數率(count rate)減少 (D)散射現象(scatter)減少,計數率(count rate)增加

下面這張圖是Tc-99m的能譜圖,它的能峰是位於140 keV,圖中的紅框框是能窗的設定為15%,也就是說我們會收集能峰是位於140±7.5%的γ-ray,至於紅框左邊那些較扁平的曲線,代表的則是一些scatter散射,我在圖上以黃色的虛線來表示,這些能峰低於140 keV的γ-ray可能是經由組織的衰減,或者是遭受準直儀鉛隔阻擋等等所造成的結果,我們在收集影像時都希望能捨棄這些能量不足的散射γ-ray,因此才會設定所謂的能窗,目的就是要限定是真正垂直入射,在組織內沒有遭受太多阻擋的γ-ray才能被算是有效訊號,因此當能窗設定的越寬,就如同圖中黃色方形框,所收集到的計數和散射就會較多,相反的能窗越窄,(A)散射現象(scatter)減少,計數率(count rate)減少。


52 放射免疫分析的試劑中,我們常將放射性碘標幟於那個胺基酸上? (A)Lysine (B)Serine (C)Tyrosine (D)Glysine

這題和93年第2次高考第34題考的一樣,放射碘標記的方法有非常多種,其中tyrosine的苯環(aromatic ring或稱為phenolic ring)是主要的結合位置,另外一個較次要的結合位置則是histidine的imidazole ring(咪唑環), 至於原因為何?我想是該處的鍵結較為容易吧,答案是C)Tyrosine。


53 RIA品管血清的檢測結果,在Levey Jennings chart中,10個連續品管數據均落在平均值同一側者,可判定為: (A)系統誤差 (B)隨機誤差 (C)固有誤差 (D)其他誤差

關於RIA的品管規則說明,請參考96年第2次高考第24題,我將其摘錄於下:
1-2s:任何一個品管值超過2 SD(標準差)
1-3s:任何一個品管值超過3 SD
2-2s:同批檢驗有兩個品管值超過2 SD
R-4s:同批檢驗有兩個品管值差距超過4 SD
4-1s:連續4個品管值出現在平均值的同一側, 且均超過1 SD
10-X:連續10個品管值在平均值的一側

我們可以藉著這些品管的規則來判斷實驗的結果可能會出現哪一種類型的誤差,如果是(B)隨機誤差,那麼有可能是操作上的不小心,或者是該批品管的樣品或者是試劑剛好出現體積不對或者機器剛好不穩定,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藉著重做一次品管的檢體來看看結果是否有修正回來,如果結果符合標準的話,就代表整個實驗流程沒有問題,可以繼續當天的檢查,像1-3s,2-2s,R-4s,都屬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將其歸類為(B)隨機誤差。不過如果說上面說的情況在重做QC後依然無法符合品管的規則,或者說是違反了4-1s或10-X的規則,那麼就會歸類為(A)系統失誤,這有可能是因為儀器設備的偏差,例如吸取檢體設備的管路阻塞,γ-counter電壓的偏移,或者是剛好更換過品管血清或是試劑的批號等等,發生這種情形時我們必須完整的檢視所有的實驗流程,包括試劑,品管血清,儀器設備,有無污染情況等等的問題,找出問題癥結後然後重新做QC來檢視,如果說還解決不了,麻煩就大了,可能就得先將檢體外送,花錢請人家幫忙做,然後還得發一下通知告知相關單位說明實驗的報告會延遲,然後請儀器廠商來協助找出問題,總之最後必須要能夠符合品管的規則,才能夠重新開始實驗的流程,綜合上述的說明,連續10個品管值在平均值的一側是違反了10-X的規則,屬於(A)系統誤差。


54 加馬攝影機所使用的碘化鈉(鉈)晶體將加馬射線轉變成可見光時,大約每一keV的加馬射線會轉變成多少個光子? (A)3 (B)30 (C)300 (D)3000

這題說實在的我也是找了一陣子才找到相關的數據,在PHYSICS IN NUCLEAR MEDICINE third edition的第104頁中有一個核醫使用閃爍晶體的性質表,裡面才有提到這項數據,我將表格的內容翻譯如下,其中有記載碘化鈉(鉈)晶體將加馬射線轉變成可見光時,大約每1 keV的γ-ray會產生38個光子,所以答案是(B)30,嗯,沒想到會考這麼細節的東西,考生們,多加把勁吧!

性質
NaI(Tl)
BGO
LSO(Ce)
GSO(Ce)
CsI(Tl)
BaF2
Plastic
密度(g/cm3)
3.67
7.13
7.40
6.71
4.51
4.89
1.03
有效原子序
50
74
66
59
54
54
12
衰減時間(nsec)
230
300
40
60
1000
0.8,620
2
光產量(每keV)
38
8
20-30
12-15
52
10
10
折射率
1.85
2.15
1.82
1.85
1.80
1.56
1.58
潮解性
Yes
No
No
No
些微
No
No
發光波長(nm)
415
480
420
430
540
225,310
很多個

55 有關免疫放射分析法(immunoradiometric assay, IRMA)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又叫做三明治法(sandwich method) (B)放射性同位素可使用I-125 (C)IRMA 是以過量的抗原與抗體反應 (D)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在第二抗體上

關於IRMA可以參考95年第1次高考第65題95年第2次高考第44題的內容,這種偵測抗原的方法就是先以抗體來抓住待測抗原,然後再以放射性標幟的抗體來與這個抗原抗體複合物接合,這樣類似三明治一樣把待測物給夾起來的方式才會稱之為三明治法,因此在這4個選項中,(A)的敘述是對的,(B)目前臨床上的使用的確是利用I-125來標幟抗體,(C)應該是過量的抗體,固相上會接合上過量的抗體,以確定所有的待測抗原都有足夠的抗體結合位置,因此這裡的敘述恰好是顛倒的,(D)我們第2次所加入的抗體是以I-125標幟的抗體,這個抗體是設計成可以和先前的抗原抗體複合物結合的,因此當待測的抗原越多,和固態抗體(第1次的抗體)結合的越多,最後能和放射性標幟第2抗體結合的量就越多,所以拿去γ-counter計讀時,所的到的計數值就會越高,因此錯誤的答案是(C)。


56 Tc-99m-MIBI在腫瘤細胞被攝取之機轉,主要與腫瘤細胞中下列何者之含量有關? (A)核酸 (B)粒線體 (C)細胞漿 (D)鈉鉀幫浦

這一題在94年第1次高考第60題中有很清楚的解釋, 主要與腫瘤細胞中(B)粒線體的含量有關。


57 影響放射免疫分析精確度(precision)的實驗誤差不包括下列何者? (A)抽取試劑 (B)化學分離抗原-抗體複合物(antigen-antibody complex) (C)放射活性計測 (D)抽取不同的檢體

我們在討論一項實驗的誤差來源時,主要會以人為誤差和實驗方法本身所造成的誤差來討論,人為的誤差例如抽錯檢體,或者是因對實驗步驟不熟悉所造成操作儀器或者是試劑添加的失誤,而實驗方法的誤差則會因為實驗試劑設計的不完美,例如抗體的專一性夠不夠,或者是以試管去模擬體內環境時所造成的偏差等等,一般來說實驗室在遇到有問題的數據時,都會做double check的動作,有時甚至會做3次以上,如果經過多重確認後結果都相仿,那麼才能夠排除是因為實驗誤差所造成的結果,不然就是得揪出實驗誤差的原因,重新做實驗才能發出有效且正確的報告。我們來看一下題目所給的4個選項,(A)抽取試劑,可分為手動以微型吸量管micro pipette吸取或者是以機器手臂自動吸取的方式來添加實驗試劑,不論是何種方式都有可能因抽取量的些微不同影響到實驗的結果,因此是實驗誤差的來源之一,(B)化學分離抗原-抗體複合物(antigen-antibody complex),在以三明治法來做檢測時,必須將抗原-抗體複合物與未結合的抗體以及一些實驗藥劑分離乾淨,以避免在加入放射性標幟的抗體時,造成一些非特異性的結合,或者是阻礙了抗體的結合,使得實驗的結果發生偏差,這也是實驗的誤差來源之一,(C)放射活性計測,在以γ-counter計讀數據時,儀器本身的穩定度,以及γ-ray本身機率性的發射,都會造成記讀時的誤差,是實驗的誤差來源之一,(D)抽取不同的檢體,由於不同的檢體所測量出來的數據本來就有可能會不一樣,因此這不能夠列入實驗的誤差,答案是(D)。


58 施行碳-14尿素呼氣檢驗(C-14 urea breath test),需要下列何種儀器? (A)Si(Li)半導體偵檢器 (B)質譜儀 (C)NaI(T1)閃爍偵檢器 (D)液態閃爍偵檢器

碳-14尿素呼氣檢驗是一項用來偵測胃部有無幽門桿菌的檢查,由於是使用C-14這個同位素,這是一個β發射核種,所以必須使用(D)液態閃爍偵檢器才能夠正確的計讀出來,關於檢查的細節則請參考96年第2次高考第22題以及SNM標準作業程序中的內容。


59 肺癌患者以18F-FDG PET偵測遠處轉移病灶時,對偵測下列何處轉移的敏感度最差? (A)骨骼 (B)腦部 (C)縱膈腔淋巴結 (D)肝臟

根據我們醫院的臨床案例來說,肺癌患者的轉移依照轉移的路徑不同,可以區分為淋巴轉移和血液的轉移兩個類型,像(C)縱膈腔淋巴結轉移就是癌細胞經由淋巴系統傳遞出去的轉移,這種在患處附近的轉移我們認定其為局部的轉移,如果癌細胞經由淋巴轉移到了腹腔,這種我們才會稱之為遠端的轉移,因此就咬文嚼字的方式來看這個題目時,由於(C)縱膈腔淋巴結不算是遠端轉移,所以自然也沒有所謂敏感度好不好的問題,附帶一提的是轉移到淋巴結時,還蠻容易偵測出來的。至於經由血液的路徑,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腎上腺體的轉移是非常常見的,(A)骨骼也頗為多見,(B)腦部和(D)肝臟的轉移也偶可見到,要以F-18 FDG來偵測腫瘤細胞的前提是該腫瘤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必須要比週邊的組織還來的強悍,這樣我們才能夠較容易將其辨識出來,由於大部分的肺癌細胞對於FDG的攝取都相當好,因此一旦轉移到其他組織時,很容易就可以和週邊的組織形成相當強烈的對比,不過如果轉移癌細胞所處位置的組織剛好對FDG的攝取也很強時,這個時候很有可能癌細胞就會被淹沒在周圍的組織中不容易被發現,或者是如果癌細胞搶FDG的能力比週邊組織的能力還弱時,甚至是會以冷區的方式來呈現,那麼到底人體中有何處對於FDG的攝取會這麼強呢?除了FDG的代謝途徑泌尿系統外,就屬(B)腦部對FDG的攝取最強,所以說要在週邊背景值這麼高的地方去發現轉移的癌組織,如果不是很仔細的檢視影像的話,是蠻容易遺漏掉的,因此也可以說在以18F-FDG PET偵測遠處轉移病灶時,對於(B)腦部的遠端轉移癌細胞的偵測敏感度會較差。


60 常用的加馬計數器測量125I時常用的能窗範圍是: (A)25~55 keV (B)35~45 keV (C)35~65 keV (D)15~75 keV

根據目前我所查到的資料,I-125放出的γ-ray的確主要是27和35 keV,不過查了一下我們醫院2台gamma counter的設定,一台是(D)15~75keV,另一台則是15~85 keV,?什麼能窗的範圍會開那麼寬?我一直查不到相關的資料,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因為I-125所發射γ-ray的能量都偏低,因此在測量檢體的活性時,就必須要考慮到承裝檢體試管所造成的能量衰減,所以說雖然I-125的能量為27 keV,不過在考慮能量衰減的因素後,能量是有可能衰退至25 keV以下的,因此在γ-counter的能窗設定上,是不能設的太嚴苛,所以低能量設在15 keV是很合理的,至於?什麼高能量的部分要設到75或85 keV?這我一直查不到資料,雖然說理論上RIA的檢驗中不會參雜其他的核種,因此將能窗開大一點的確是可以增加偵測的效率,事實上在這麼大的能窗範圍下,根據儀器說明書的記載,偵測的效率可高達82%,至於到底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可能就得再查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