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為何輻射工作人員常常配帶TLD(thermoluminescent dosimeter)作輻射曝露之量度? (A)與軟組織吸收劑量成正比 (B)可以快速即時取得讀數 (C)可以長時期配帶資料不會消褪 (D)與骨骼吸收劑量成正比

關於TLD的介紹與比較請參考92年第1次高考第61題,目前從事輻射相關工作者幾乎都會配戴TLD,而TLD製造、計讀也都是經過國家標準實驗室的認證,現行的輻射防護法規中關於輻射工作人員的各項職業輻射曝露限值,都是根據TLD的讀數來作依據;除了TLD之外,在一些較特殊的工作環境中,有時會需求再搭配其他樣式的輻射度量儀,像在PET的工作人員,有時會額外使用電子式的個人劑量佩章,在迴旋加速器工作的人,有時甚至會有能測量中子的佩章。現行的TLD可以用來評估深部等效劑量以及淺部等效劑量,TLD的經特定儀器所計讀的數據會 (A)與軟組織吸收劑量成正比,目前TLD的使用方式是由輻射工作人員配戴1個月後,交由清大或是其他經認證的實驗室來進行計讀,每個月的1~5日會收到上上的月的報告,譬如3月1~5日會收到你自己在1月份所接受到職業輻射暴露的記錄,根據游離輻射防護法施行細則第7條的規定,雇主依本法(游離輻射防護法)第十五條第一項規定對輻射工作人員實施個別劑量監測,應記錄每一輻射工作人員之職業曝露歷史紀錄,並依規定定期及逐年記錄每一輻射工作人員之職業曝露紀錄。前項紀錄,雇主應自輻射工作人員離職或停止參與輻射工作之日起,至少保存三十年,並至輻射工作人員年齡超過七十五歲。輻射工作人員離職時,雇主應向其提供第一項之紀錄。另外呢,這份記錄依規定必須由單位主管及輻射防護人員蓋章保存,至於其他的選項,(B)是需要用儀器計讀後才能知道結果,無法獲得即時的訊息,要像電子式的個人劑量佩章才有這種功能,(C)TLD還是會有消光現象,只是它的消光每季小於5%,(D)由於TLD是用來記錄深部和淺部的輻射劑量,根據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的定義,所謂的深部等效劑量:適用於包括頭部、身體軀幹、手肘以上手臂、膝蓋以上腿部等部位之全身體外曝露,指其一公分深處之等效劑量,而骨骼距離體表應該是已經超過了1公分,因此無法用TLD來評估骨骼的吸收劑量。


22 每人每年對於皮膚或四肢之職業輻射曝露限值淺部等效劑量(shallow dose equivalent)為: (A)0.01 Sv (B) 0.05 Sv (C)0.1 Sv (D)0.5 Sv

既然考題出了有關輻防法規的題目,那我們就來複習一下國家法律的規定:
在游離輻射防護安全標準的第二條中關於劑量的定義如下:
一、吸收劑量:指單位質量物質接受輻射之
平均能量。吸收劑量之單位為戈雷。一公斤質量接受一焦耳能量為一戈雷。
二、等效劑量:指人體器官或組織之吸收劑量與射質因數之乘積。等效劑量之單位為西弗。
三、深部等效劑量:適用於包括頭部、身體軀幹、手肘以上手臂、膝蓋以上腿部等部位之全身體外曝露,指其一公分深處
之等效劑量。
四、淺部等效劑量:適用於皮膚或四肢之體外曝露,指○.○○七公分深處組織之等效劑量。
五、眼球等效劑量:適用於眼球水晶體之體外曝露,指○.三公分深處組織之等效劑量。
六、有效等效劑量:指人體受照射之各器官或組織之平均等效劑量與其加權因數乘積之總和。
七、約定等效劑量:指單次攝入放射性物質於體內後,對某一器官或組織在五十年內將累積之等效劑量。
八、約定有效等效劑量:指體內受曝露器官或組織之約定等效劑量與其加權因數乘積之和。
九、集體劑量:指特定人口曝露於某輻射源,群體所受劑量之總和,單位為人西弗。

第六條輻射工作人員職業曝露之劑量限度,依下列之規定:
一、每連續五年週期之有效等效劑量不得超過一百毫西弗。且任何單一年內之有效等效劑量不得超過五十毫西弗。
二、眼球水晶體之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一百五十毫西弗。
三、皮膚或四肢之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五百毫西弗。
前項第一款所稱之週期,應自本標準生效之日起算,每連續五年為一週期。

第 七 條 輻射工作人員之劑量經度量或計算符合下列規定者,視為不超過個人劑量限度:
一、每連續五年週期內之深部等效劑量與一百毫西弗之比值,加上此五年週期內各攝入放射性核種活度與其二倍年攝入限度比值之總和不大於一。且任何單一年內,深部等效劑量與五十毫西弗之比值及各攝入放射性核種活度與其年攝入限度比值之總和不大於一。
二、眼球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一百五十毫西弗。
三、淺部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五百毫西弗。

第 九 條 十六歲至十八歲接受輻射作業教學或工作訓練者,其個人劑量限度,依下列之規定:
一、一年內之有效等效劑量不得超過六毫西弗。
二、眼球水晶體之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五十毫西弗。
三、皮膚或四肢之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一百五十毫西弗。
第 十 條 雇主於接獲女性輻射工作人員告知懷孕後,應即檢討其工作條件,以確保妊娠期間胚胎或胎兒所受之曝露符合第十一條一般人之劑量限度。對告知懷孕之女性輻射工作人員,其腹部表面之等效劑量於剩餘妊娠期間不超過一毫西弗,且攝入體內之放射性核種不超過年攝入限度之百分之二,視為不超過前項胎兒之劑量限度。

第 十一 條 一般人之劑量限度,依下列之規定:
一、一年內之有效等效劑量不得超過一毫西弗。
二、眼球水晶體之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十五毫西弗。
三、皮膚之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五十毫西弗。
前項劑量限度適用於人口中之關鍵群體。

因此呢根據第7條第3項所規定,輻射工作人員淺部等效劑量於一年內不得超過五百毫西弗,因此答案是(D)0.5 Sv。


23 在靜態(resting)下201TlCl(心肌灌注掃描用藥)在靜脈注射後20 分鐘內,90%會自周邊血液消失,如果給予運動時,大約只需多少時間? (A)30 秒 (B)1.5 分鐘 (C)10 分鐘 (D)15 分鐘

關於心肌灌注掃描所使用的藥物的說明可以參考95年第2次高考第73和75題,裡面有提到Tl-201在血液中的清除很快,清除90%活性的T1/2大約是5分鐘,另外根據美國核醫學會的心肌灌注檢查指導方針,Tl-201心肌灌注掃描檢查最遲應該在注射Tl-201後10分鐘內開始,以上所說的都是指在壓力相的作法,不管壓力的來源是藥物或者是運動,因此可知在以Tl-201作心肌灌注檢查時,Tl-201很快的就會被心肌細胞所攝取,清除90%活性的時間根據我查到的資料應該在5分鐘左右,這和選項中的(B)1.5 分鐘最接近,這應該是引用來源不同資料所造成的分歧,不至有太大的差異,不過一樣是以Tl-201來作檢查,由於藥理性壓力所引起的心跳增加情況比運動型來的和緩,因此一般我們以藥理性壓力作檢查時,病患在注射Tl-201後約2~3分鐘就可以進行檢查,以運動性壓力來作檢查時,就必須讓病患休息個將近10分鐘,等心跳恢復為常態,呼吸不急促時才能開始,以避免檢查時橫膈快速移動所造成的假影。另外題目提到的靜態(resting),一般都是用來作心肌存活度的評估,就是當病患於急性心肌梗塞回復後,心臟很脆弱,不適合再給心臟任何壓力,但是又必須評估心肌受損情形的時候,就會採取不給壓力直接注射Tl-201的模式,讓Tl-201慢慢的被心肌細胞所攝取,因此在判讀影像時,有攝取的部分就代表心肌細胞仍存活,沒有攝取的地方則代表該處的心肌細胞已經壞死,根據美國核醫學會的心肌灌注檢查指導方針,檢查的時間是在注射Tl-201後的10~15分鐘,應該就是題目所說的20分鐘以內的狀況。


24 由於SPECT 影像之解析度有其極限,針對1 公分大小的目標,其matrix size 之設定以何者最為適當? (A)32×32 (B)64×64 (C)128×128 (D)256×256

關於核醫影像的解析度,一直是最為人所惋惜的地方,以往有人將Nuclear Medicine戲稱為Unclear Medicine,就是因為γ-camera的影像解析度在最佳化的條件下也不過是1公分左右,影響解析度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了所使用準直儀的類型、偵測頭與病人的距離、影像收集的時間以及matrix size等等,現在既然題目特別針對影像矩陣的大小來題問,我們就把影像矩陣和解析度的關係說清楚,所謂的matrix size就是代表影像的像素數目,[32×32]就是說這張影像是由1024個像素所構成,[256×256]就是說這張影像是由65536個像素所構成,當像素的數目越多所能表現出來的細節越多,自然影像的解析度就能越高,不過相對的由於像素的增加,影像來源的亮度或者是放射性強度就要相對性的增加才能夠獲得足夠的影像飽和度,一般我們在收集平面的影像時,由於僅需收集1~2個角度,因此為了追求影像的解析度,都會將影像矩陣設的大一些,然後為了達到足夠判別的影像飽和度,都會要病人不要亂動,然後花上好一段時間來收集漂亮的影像,可是今天我們要作的是SPECT,所謂的SPECT就是要收集非常多角度的投影才能重組影像的一種攝影模式,也就是說如果影像要達到和平面影像相同品質的狀況下,我們要讓病患維持不動姿勢的時間就會是平面影像的30~60倍以上,一般來講不但病人忍不住,就連工作人員也無法忍受,因為這樣一來一台機器一天根本就作不了幾個病人,加上病人移動造成的假影,根本就是一團亂,因此在收集影像時,就必須依照所需造影方式的不同來選用不同matrix size,在組織所放射出γ-ray強度一樣的情況下,所選用的影像矩陣越小,影像的解析度越低,不過所得到的影像密度相對的就越高,也就是說達到所需影像飽和度的時間越短,相反的,影像矩陣越大,影像的解析度越高,不過所得到的影像密度相對的就越低,達到所需影像飽和度的時間越長。以目前我們醫院SPECT的設定為例,(A)32×32只有在first pass檢查時才會使用,而且只用於平面的造影,並沒有拿來作SPECT,因為這個影像矩陣的大小太小了,導致影像變的十分粗糙,只適合在短時間要收集大量資料時才能使用, (B)64×64是我們在作心肌灌注掃描時的影像矩陣大小,在這個設定下,影像的解析度雖然不太好,但是由於心臟原本就在跳動,本來沒有辦法去要求要有高度的解析力,因此這樣的設定可以讓我們擁有堪用的解析度以及充足的影像飽和度, (C)128×128則是用在腦部的攝影,以獲得較高解析度的影像, (D)256×256的像素更高了,不過就如前面所講的原因,因為我們檢查所給的劑量為了避免病患接受到過強的輻射暴露,只會給予足夠可檢查的劑量,因此放射性的強度有限,這就會導致檢查時間過長的問題,另外呢,由於目前所使用的閃爍晶體、準直儀等等的搭配之下核醫的解析度有限,光是準直儀一加上去,就已經注定了解析度的低落,因此即使是使用256×256的設定,影像的解析度比起128×128也不會有差別,所以在題目所問到的1公分目標,恰好是SPECT的最高解析度,而我們選擇(C)128×128是最適當的。


25 最高品質之閃爍攝影機均勻度(uniformity)大約能達到多少? (A)5% (B)2% (C)1% (D)0.5%

我們一般講到閃爍攝影機的影像均勻度(uniformity)大部分會以"非均勻度non-uniformity"來表示,在每天例行性的QC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影像均不均勻,作法是以均勻射源收集來收集一高計數值的影像來進行影像均勻度的評估,只要影像最高count數和最低count數之差值小於平均值的5%以下我們就認為今天的QC是OK的,可以作病人,不過一樣是計算影像的非均勻度,在不同軟體上計算上也會有一點點差異,以目前我們所使用GE的varicam機型來說,它在計算影像的均勻度時,只有計算影像中間一小塊的區域,所以每次計算出來的數值都非常漂亮,都在2點多百分比,後來呢我就把它的影像傳到我們舊型的機器上,將舊機器上的程式稍加修改後,採用較大面積來去計算,結果非均勻度最好就只能達到3點多百分比,那麼就題目所問的,到底非均勻度最好能有多好呢?以我所接觸到camera在最黃金時期,最佳的調整狀態,以全部的影像面積下去計算的嚴苛方式,最好曾經有過1點多%的記錄過,而且平均都能維持在2點多%左右,不過因為我不知道其他廠牌像是西門子或是非利浦等廠牌閃爍攝影機的情況,所以依我的使用經驗來說,最佳的狀態應該是(B)2%,另外在95年第2次高考第15題中也有一些補充資料可供參考。


26 成年人進行腦之Tc-99m HMPAO 掃描,對於體內之器官何者曝露劑量最大? (A)脾臟 (B)心臟 (C)腦 (D)腎臟

在美國核醫學會的腦部掃描造影指南中根據ICRP 62號報告的第13頁指出,以Tc-99m HMPAO對成年人進行腦部掃描時,(D)腎臟是接受曝露劑量最大的器官,如果是以Tc-99m ECD來進行檢查的話,接受曝露劑量最大的器官則是膀胱壁,至於孩童的話,HMPAO則是甲狀腺而ECD是膀胱壁,這份文件的原始資料及中譯版可以在網站裡"核醫入門"中的"SNM標準程序"找到,有空的話要仔細看看,另外有一件蠻矛盾的事情,在94年第2次高考第33題中所引用的參考資料,淚腺竟然是暴露劑量最高的器官,這和ICRP的報告並不吻合,我想在不同參考資料引據資料不同 的情況下,還是以ICRP公佈的資料為準比較好,另外在美國核醫學會所公佈的一系列掃描指導方針中,都有根據ICRP的報告寫出各項檢查中接受最大輻射暴露劑量的器官,有空最好自行整理一下,或許下次還會再考一次。


27 用於心臟灌注掃描(myocardial perfusion scan)之Tl-201 對那個器官之輻射曝露最高? (A)心臟 (B)脾臟 (C)膽囊 (D)腎臟

這題同樣的可以在網站裡"核醫入門"中"SNM標準程序"的心肌灌注掃描指南中找到答案,使用Tl-201的話是(D)腎臟,Tc-99m sestamibi和Tc-99m tetrofosmin是膽囊,Tc-99m teboroxime是大腸上端,Rb-82是腎臟。


28 進行Tc-99m MDP骨掃描應使用那種準直儀(collimator)? (A)LEAP (B)high-resolution (C)high-sensitivity (D)fanbeam

作骨骼掃描的時候,建議要使用(B)低能量高解析度平行式的準直儀,或者是更高解析度的準直儀才能收集到高解析度的影像供判別,(A)LEAP是低能量多功能式的準直儀,我們可在bone scan三相檢查中的flow及blood pool時使用,(C)high-sensitivity高靈敏度準直儀好像只有在進行first pass檢查時才用的到, (D)fanbeam扇型準直儀比起高解析度準直儀能夠提供更佳的解析度與靈敏度,不過由於它並非是平行孔式的設計,因此只能在SPECT時使用,而且由於它的焦距是固定且不夠長,因此一般多只能容納頭部大小的尺寸,再寬一點就不行了,所以一般都用於腦部的攝影,另外有的時候如果患處的病灶太小時,像是關節處或者是小朋友時,我們也可以用針孔式準直儀來獲取更高解析度的影像,就我所知,有些醫院為了追求更高品質的影像,甚至還有用pinhole準直儀來作SPECT的呢,追求真相的心值得敬佩。


29 T1-201 之半衰期為: (A)6 小時 (B)73 小時 (C)78 小時 (D)8 天

這題是很基礎的題目,Tl-201是經由迴旋加速器製造出來的,反應式為Tl-203 (p,3n)-->Pb-201,然後Pb-201以電子捕獲的方式衰變(半衰期為9.4小時)為Tl-201,最後利用化學方法將Tl-201分離純化出來;Tl-201半衰期為(B)72.912小時,以電子捕獲(electron capture)的模式衰變成Hg-201,並放出能量主要為167及80 KeV的γ射線。


30 進行gated blood pool 放射核種心血管造影時,應由病人的那一方向進行影像收集(image acquisition)? (A)正面(anterior view) (B)左前斜45°(LAO 45°) (C)右前斜30°(RAO 30°) (D)右側(right lateral)

關於這一題可以參考94年第2次高考第71題的敘述,造影時應收集病患(B)左前斜45°(LAO 45°)的影像,另外一樣是計算心室的射出分率,也有以Tc-99m MIB是配合心電圖I來進行心肌灌注造影的方式,這兩個方法有一點點的不同,gated blood pool影像所呈現的是心室內放射性標記紅血球體積變化的情形,因此我們所看到的與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心室真正的射出分率,而以Tc-99m MIBI作檢查時,我們會收集從RAO到LPO角度的資料,在配合心電圖的結果後,就可以得到左心室的立體結構圖,以動態的方式來呈現的話,就可以看到左心室立體的收縮和舒張的樣子,這樣也可以計算出左心室的射出分率,不過這裡因為放射藥物是停留在心肌細胞中,因此在計算射出分率時我不曉得程式是以心肌的外緣變化量去計算,還是以心肌的內緣去計算,麻煩的是我們並沒有去實際比較過gated blood pool(MUGA)與MIBI檢查結果的差異性有多少,也沒有和其他儀器例如超音波的比對報告,所以不曉得哪一個會比較準,當然或許已經有人發表過相關的論文了,不過我沒有去查證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