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PET/CT之造影,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PET/CT由PET的穿透掃描(transmission scan)作為衰減修正的依據 (B)由CT提供解剖結構資訊 (C)由PET提供生理功能上的資訊 (D)PET與CT掃描在同一張檢查台上完成

PET/CT的運作模式是病人先接受CT作穿透式掃描,得到CT的影像資料,再進行PET的掃描,在這整個過程中病人並不需要移動,只是單純的躺在掃描床上,這樣CT所得到的影像資料與PET所得到的影像在解剖位置上就會是一樣的,這樣CT的資料就能夠提供PET作衰減校正的數據,最後將CT與PET的影像再加以融合,就能同時得到(B)由CT提供高解析的解剖結構資訊以及(C)由PET提供生理功能上的資訊,在診斷病情上有絕大的助益,這裡四個選項中只有(A)是錯誤的,應該是由CT提供的才是。


2 心臟SPECT影像重組後一般會產生Short axis view、Horizontal long axis view及下列那一個view? (A)Coronal view (B)Transaxial view (C)Oblique long axis view (D)Vertical long axis view

答案是(D)Vertical long axis view,詳細的圖解請參考91年第1次高考第2題。


3 利用SPECT儀器掃描一個點射源(Point source),經重組後發現形成甜甜圈形狀(Donut shaped)的影像,請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為何? (A)非均勻性(Non-uniformity) (B)旋轉中心調準失當(COR misalignment) (C)掃描時間(Scan time)太短 (D)濾波器截止頻率(Cut-off frequency)選擇不當

這題可以參考一下92年第2次高考第11題,如果說今天是講點射源的話,發生甜甜圈現象會是(B)旋轉中心調準失當(COR misalignment)所造成的,可是如果是一般收集影像的狀態下,發生甜甜圈現象就是因為(A)非均勻性(Non-uniformity)所造成的,至於(C)只是造成影像的品質低下,而(D)則會是造成重組後影像無法呈現最佳的結果罷了。


4 放射治療製劑Sr-89 chloride主要由那一器官排出體外? (A)腎臟 (B)肺臟 (C)肝臟 (D)汗腺

這題可以參考一下94年第1次高考第65和66題,因為Sr-89 chloride具有很快就能自軟組織和正常骨骼處清除特性,就如同骨骼掃描所用的藥劑MDP一般,很快的就會經由(A)腎臟排出體外。


5 使用膠質體(colloid)進行肝臟造影時,在肝癌部位會有局部性缺損,其原因是肝癌不含有下列何種細胞? (A)庫弗氏(Kupffer)細胞 (B)上皮細胞 (C)內皮細胞 (D)平滑細胞

這題和92年第2次檢覈考第5題一模一樣,另外在93年第1次檢覈考第64題也有類似的題目,答案是(A)庫弗氏(Kupffer)細胞。


6 造成SPECT重組影像產生缺陷(Defects)最普遍的原因為: (A)病人的移動 (B)不適當的濾波作用(Filtering)或參數設定 (C)使用不正確的準直儀(Collimators)進行掃描 (D)閃爍攝影機的非均勻性(Non-uniformity)

我覺得這題的答案設計的不太好,基本上重組後的影像不好,在(B)和(C)都是因為工作人員的疏失所造成,是不會太常常發生,但是在(A)病人移動方面,因為來核醫科檢查的人多半是有病痛的,或者是老年人,因此要求病人在漫長的掃描中不動其實不太容易,SPECT是要收集很多角度的影像後才能重組,這中間如果發生病人亂動的情形,最後重組出來的影像就會有點爛爛的,我覺得這是在人的方面較普遍發生的問題,至於(D)閃爍攝影機的非均勻性(Non-uniformity)方面,理論上機器如果很新的話,工作人員要將影像的均勻度調整得很好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但是當γ-camera的壽命超過10年後,想要維持影像的均勻度良好,對於工作人員來講實在是一件既麻煩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此在機器的方面(D)的選項也是常發生無奈的問題,要回答這題必須同時以人和機器的角度去看,這都是不容易解決的問題,標準答案是(D),不過我個人比較偏向(A)的選項。


7 對於疊代式影像重組(Iterative reconstruction)方法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可以提升整體的影像品質 (B)可以提升影像處理的效率 (C)可以增加量化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的正確性 (D)可以增加衰減校正(Attenuation correction)的正確性

請參考91年第2次檢覈考第39題,事實上疊代式影像重組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將影像的品質做一個大幅度的提昇,因此(A)(C)(D)所敘述的都是對的,只是相對的這種計算方法因為相當繁複因此和傳統的FBP比起來一定是得多花上一段時間,自然在(B)影像處理的效率上會比較差,不過因為電腦硬體的進步迅速,因此所花的計算時間已經不若以往那麼久了。


8 下列何種放射性製劑不適合用於巴金森氏症診斷? (A)99mTc-TRODAT1 (B)18F-FDOPA (C)123I- -CIT (D)99mTc-DTPA

這題和92年第2次檢覈考第43題一模一樣,另外也可以參考94年第1次高考的第34題,答案是(D)99mTc-DTPA。


9 關於Frame mode及List mode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後者收取資料前,無須先指定矩陣(Matrix)的大小及深度 (B)後者可提供能夠儲存與展示的即時影像(Instant Images) (C)後者每一個數位化的X及Y訊號皆包含時間標記(Time marks) (D)後者需要較大的記憶體空間(Memory space)及較長的處理時間

請參考93年第1次高考第64題,我想裡面已經解釋的很清楚了。


10 在SPECT造影時,偵測頭有時是繞著病人作橢圓形運動,其最主要的目的為何? (A)改善影像之空間解析度 (B)較容易擺置病人 (C)較容易搭配衰減修正演算法 (D)較容易搭配反投影影像重建法

當我們在做SPECT造影時,如果是腦部的攝影,因為基本上人的頭是對稱的圓形,因此偵測頭只需要以圓形的軌道繞著頭收集影像就可以了,但是當我們造影的位置是位於胸腹部時(心臟或是肝臟攝影),因為那裡的身體外型是橢圓形的,因此如果仍然以圓形的軌道在收集影像,那麼偵測頭與身體的距離就會有的時候近有的時候遠,由於影像的解析度和偵測頭和目標器官的距離有關,距離越近影像越好,越遠則越差,所以γ-攝影機有一項貼新的設計,就是偵測頭上會有一個偵測體表的設計,在收集影像時偵測頭會主動貼近目標物,一直到幾乎碰到為止,這稱之為contour,所以當開啟此種模式時偵測頭就會繞著病人作橢圓形的運動,目的最主要是(A)改善影像之空間解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