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核種發生電子捕獲(electron capture)衰變後,會伴隨產生什麼輻射?(A)特性X光 (B)制動輻射 (C)貝他射線 (D)內轉換電子

這是很基本的題目,電子捕獲就是當原子中的中子數目較穩定狀態來的少時,原子可以從其核外的電子中捕獲一個電子,使它與原子核中的質子結合而形成中子,由於通常被捕獲的是最接近原子核的K電子,因此也常稱之為K捕獲,當原子做電子捕獲蛻變後,一定會有特性輻射產生,這是因為內層的電子有空缺以後,外層電子會跳回來補位而發生的,再原子作電子捕獲後,母核和子核的質量數不變,但是原子序則會少1,核醫常用的核種中,以下是只單純進行EC電子捕獲蛻變的:Cr-51,Co-57,Ga-67,In-111,I-123,I-125以及Tl-201。


72 平行孔準直儀之解析度,會因增加下列何者而改善?(A)孔徑尺寸(hole size) (B)厚度(thickness) (C)直徑(diameter) (D)靈敏度(sensitivity)

平行孔準直儀就是說其內部用來阻隔散射光子的鉛隔是平行的,因此決定該collimator解析度的因素就包括了鉛隔的厚度以及可讓γ-ray穿透的孔徑大小,其中鉛隔的厚度可分為兩部分來看,一個是你從正面看過去時,所見到類似蜂窩形狀的那一面,蜂窩壁的厚度越大,就代表這準直儀是針對較高能量而設計的,因為鉛隔的目的就是要防止非平行光穿透,而作用到detector身上,因此當γ-ray的能量越高,鉛隔就要越厚才能阻擋住,另一種厚度呢,應該才是題目所要問的(B)厚度 (thickness),它指的是從側面看過去的角度,或許稱之為深度會比較恰當,要知道準直儀上面所開的孔洞不可能做到無限小,只容許真正平行(或是說與偵測器垂直)的γ-ray射入,因此能夠通過孔洞的γ-ray除了上述所提的之外,也有一些是有一點歪歪斜斜的γ-ray會射進來,所以說這個時候如果將準直儀的厚度加深,就可以有效的阻擋一些原本進的來但是實在是略歪了些的γ-ray,這樣一來,整體的影像解析度自然會獲得了提升,至於(A)孔徑尺寸,如同上述所言,孔徑開的越大,在單位面積裡的孔洞及鉛隔數變少了,這樣所篩退的光子就會變少,造成即使是入射角與偵測器非常不垂直的γ-ray也會被記錄下來,讓真實物體的X,Y位置被這些光子給弄混肴了導致影像會變的模糊,降低了解析度,(C)我不清楚這個選項所指為何?可能是指準直儀的大小吧,因為以前的γ-camera是圓形的,因此準直儀也是圓形的,因此加大直徑的意思應該是將準直儀的面積增加,這樣做的話和解析度一點關係都沒有,(D)在平行孔的準直儀裡,靈敏度和解析度是呈反比的,靈敏度越高就代表解析度越低,反之亦然,因此這個選項也是錯的。



73 在光電倍增管(PMT)中,能量的轉換是經由下列何者而產生?(A)可見光到電子 (B)伽馬射線到電子 (C)電子到可見光 (D)可見光到伽馬射線

γ-camera成像的過程是這樣的,γ-ray自人體內射出後,先穿透一層鋁製的保護層,接下來經過鉛製的collimator準直儀過濾,然後呢在通過detector就是NaI(Tl)晶體時,晶體受碰撞後閃爍發光(可見光),這可見光再繼續穿出晶體,最後打到在後端的PM tube,光電倍增管再將接受到的可見光轉換成電子,接著再將這些訊號分別去記錄X和Y的位置以及透過PHA的分析,最後才輸出在螢幕上,詳細的流程圖請翻翻自己的課本,我就不畫了,因此答案是(A)。


74 天然核種U-235經蛻變後,最後的穩定核種為:(A)Pb-207 (B)Pb-208 (C)Pb-209 (D)Pb-210

因為在蛻變中,只有α蛻變會改變質量數(-4),於是U-235系列(4n+3)最後成員為Pb-207,共經歷7次阿伐蛻變:
(A)Pb-207是U-235經蛻變後最終的穩定核種;
(B)Pb-208是Th-232經蛻變後最終的穩定核種;
(C)Pb-209半衰期為3.253小時,會以β衰變成Bi-209;
(D)Pb-210半衰期為22.3年,會以β衰變成Bi-210或是會以α衰變成Hg-206。


75 充氣式偵檢器的工作電壓與脈衝高度的關係,通常可分為六個區域,請問游離腔偵檢器設計在何區操作?(A)再結合區 (B)飽合區 (C)比例區 (D)蓋革區

首先先複習一下充氣式偵檢器的原理,當帶電粒子與氣體分子發生游離作用後會產生離子對,由於偵檢器正負極的電壓使得離子對之中的電子往正極移動,正離子往負極移動,因而產生了電流或者是脈衝的訊號而可以被偵測到,一般常使用的包括游離腔,比例計數器和蓋革計數器。偵檢器因為外加電壓的不同其工作區域又可區分:重合區,飽和區,比例區,限制比例區以及蓋革區。現在題目所問的是游離腔偵檢器,是當外加電壓為(B)飽合區時,電子和正離子復合的機率減少,所產生的離子對全部被收集而呈現飽和的脈衝訊號,此脈衝的高度和游離的離子對數目有關,而與外加的電壓無關,這便是游離腔偵檢器所工作的飽和區。題外話,我手上的資料偵檢器的工作區域是分為五區,題目說有六區,不曉得是多了那一區?


76 某儀器之計測效率為25%,則每秒鐘二個計數的某輻射源應相等於多少活度?(A)2 Bq (B)5.4×10*-11 Ci (C)2.16×10*-10 Ci (D)480 Bq

每秒鐘二個計數就是說cps=2,因為計測效率為25%,所以2÷25%=8,單位換算一下,8 Bq=8÷(3.7×10*10)=2.16×10*-10 Ci。


77 Ga-67在發炎組織聚集與下列何種物質的結合最重要?(A)轉鐵蛋白(transferrin) (B)鐵蛋白(ferritin) (C)乳鐵蛋白(lactoferrin) (D)白蛋白(albumin)

關於Ga-67的題目已經考過N次了,建議大家利用網站內考題檢索的功能一次把它弄清楚。我在92年第1次檢覈考第36題是這樣敘述的:36 淚腺、唾液腺等分泌器官會聚積Ga-67,主要是與器官內有下列何種物質有關?(A)transferrin (B)ferritin (C)lactoferrin (D)siderophores
Ga-67離子與鐵離子相似,所以Ga-67進入人體後的運輸、攝取、儲存、代謝與鐵離子相似,前3個選項都是和鐵代謝有關的蛋白質,(D)siderophores則是含鐵細胞的總稱,因此都會聚積Ga-67,但是淚腺、唾液腺等分泌器官會聚積Ga-67最主要的原因和(C)lactoferrin有最大的關係,因為lactoferrin乳鐵蛋白最主要存在於哺乳動物的外分泌腺體中,除了上述器官外,其實乳腺的含量最高,這也是它會被命名為lactoferrin乳鐵蛋白的最大原因,另外呢,Ga-67也會進入白血球,與白血球內的lactoferrin結合,還有白血球於發炎處也會釋放出lactoferrin,因此也會與血液中的Ga-67加以結合。


78 某人接受30戈雷的全身急性劑量,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沒有顯著的效應 (B)輕微的效應 (C)中度的血液變化 (D)可能死亡

這題所給的數字算是很誇張的,就是不用你去記一些很繁瑣的數字,只要有概念就行了,(A)的情況大約是0~0.5 Gy,(B)是0.5~1 Gy,(C)是1~2 Gy,至於輻射劑量只要到達6~10 Gy大概就死定了,現在劑量既然已經到30 Gy了,我想答案就是(D)可能死亡。


79 在下列四個影響正子造影儀(PET)之空間解析度因素中,何者是目前限制解析度的最主要因素?(A)正子範圍(positron range) (B)偵檢器的寬度(detector width) (C)光子之非直線性 (photon non-collinearity) (D)偵檢器間的散射(intercrystal scatter)

正子這個東西是目前很熱的話題,就目前全球兩大製造商GE奇異以及Siemens西門子所生產的機種,其所使用的detector多是BGO作的,目前西門子已經推出LSO的機種,而奇異考慮了市場佔有率以及成本效應,雖然已研發出LSO機種,但仍然以BGO為主流的機種,為什麼要提這件事情呢?因為這兩家廠商在技術層面上有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導致兩種廠牌的解析度也有所落差,其中相差最大的技術層面就是今天題目所要問的,(B)偵檢器的寬度(detector width)。在會影響PET影像解析度的原因裡,(A)應該是指β+粒子在碰撞到β-粒子之前所行走的距離,這個部份是技術上無法以計算方法改進來消除的誤差,不過由於其行進的距離目前仍小於PET目前的解析度,因此對於整體影像而言,並無大礙,(C)這我之前也說過很多次了,當β+粒子和β-粒子碰撞時,如果β+粒子的能量尚未耗盡或是相碰撞的角度不是0度(直線碰撞)而是略偏斜的話,那麼互毀反應所產生的兩道γ-ray就不是成180度前進,而會是179或是180多度的夾角,這部份影響的解析度也很有限,(D)這部份應該是說入射的γ-ray穿過了某塊detector的邊緣,發生折射然後轉向打到鄰近的detector上,不過因為有發生折射,因此其能量會稍微降低,如果降低至某種程度(能量需介於350-650 keV西門子,300-650 keV奇異)就會被ACD system(annihilation coincidence detection,一種用以偵測入射訊號是否為成對發生的511 KeV光子的系統)給阻攔下來,因此這部份也不是大問題,比較有問題的部份是(B)偵檢器的寬度(detector width),以SIEMENS公司的ECAT EXACT HR+ 機型來說,每個crystal detector大小為4.05 X 4.39 X 30 mm,每8 X 8共64小格的BGO晶體後面會接上四根光電倍增管,藉著這4根PM tube的輸出訊號便可以判斷出γ-ray打到晶體的位置,而GE公司目前最新的Discovery LS的詳細規格我手頭上剛好沒資料,日後再補齊,但是重點在於GE機器的晶體是長方形的,就該公司號稱此種設計是為了增加偵測效率而設計的,實際上呢,當detector的size越大,一些random events的數量也隨之增加,影像的解析度也隨之下降,當大家都竭力在將晶體越切越小的時候,奇異公司卻因為技術層面的不足,無法切割出小塊的BGO晶體,對外卻號稱是為了增加敏感度,縮短檢查的時間,真是有點羞羞臉,事實上在影像的解析度上,西門子的HR+即使在count數少於GE Discovery LS的時候,影像仍然好上一截,不過也不能全說GE的不好,事實上它將PET和CT結合在一起,對於其PET方面解析度不足的缺點也全部由CT給彌補了過去,總之偵測器能切割的越小,解析度就越高,不過相對的,敏感度也會隨之下降,兩者之間也是得取個平衡點,這部份就由廠家的研發部門去傷腦筋了。


80 下列有關有效半衰期(effective half-life)之敘述何者正確?(A)較物理半衰期 (physical half-life)為長 (B)等於生物半衰期(biological half-life) (C)小於或等於物理半衰期 (D)和注射之放射活性有關

有效半衰期的算法是這樣的,1/(有效)=1/(生物)+1/(物理),因為物理半衰期是固定的,因此有效半衰期便會隨著生物半衰期而變化,我們用比較好計算的數字來判斷,假設物理半衰期是1小時,狀況一,生物半衰期是0.0001秒,這樣有效半衰期就等於0.0001秒,所以有效半衰期會小於物理半衰期,狀況二,生物半衰期是10000年,這樣有效半衰期就等於物理半衰期為1小時,所以綜合來看,答案就是(C),記得一件事,考試的時候有時會太過於緊張而在送分題上面栽跟頭,因此像這種送分題就像我這樣慢慢解題,就一定不會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