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以藥物dipyridamole進行心肌灌注造影的壓力試驗(stress test)時,dipyridamole的劑量應如何給予?(A)口服0.14 mg/kg(B)靜脈注射0.14 mg/kg(C)肌肉注射0.14 mg/kg(D)靜脈點滴0.14 mg/kg/min持續共4分鐘

Dipyridamole是一種血管擴張劑,在打入人體後最主要分佈到肝臟、其次為肺、腎、脾和心臟,因此核醫把它拿來作為心臟檢查時所使用的血管擴張劑,我想這題要問的並不是有關於這個藥物劑量的問題,而是使用上面的問題因為一般來說,會來核醫做心臟檢查的人,患有嚴重之冠狀動脈阻塞的機會很大,因此若是不小心使用,因為瞬間過度的擴張血管而造成心臟負荷過大,那麼出事的機會就會很大,因此在藥劑的包裝上面很明顯的標示著這是屬於SLOW IV,就是要慢慢打的意思,在選項中的(A)是用來治療時才會拿來口服,(B)的敘述並不若(D)來的完整,(C)這個藥好像沒有拿來做肌肉注射用的(D)正確的選項,不過各地的做法略有不同,以我們來講,是採取靜脈注射的方式,利用三向式針筒輔助以生理食鹽水在5分鐘內緩緩的將dipyridamole注射完畢,之後才注射Tl-201,而且在劑量的計算上也不太一樣,以一個70公斤的成年人來說,題目的算法是70×0.14×4=39.2,而我們所使用的劑量為30 mg,因為這個藥有它危險性的存在,因此我們在使用上會保守一點。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就是dipyridamole的拮抗劑aminophylline,很重要,當受檢者在注射dipyridamole後不舒服包括頭暈、胸悶、噁心等症狀時,必須立即注射aminophylline以減緩症狀,這個藥考試也常常出現喔!


22 有關T1-201核種之敘述,何者不正確?(A)半衰期73小時(B)身體內的分佈、作用類似鈉離子(C)行電子捕獲(electron capture)蛻變(D)蛻變所釋出的X-光能量為69~83KeV之間

這題接近於送分題,(B)應該是鉀離子,其他的答案都是對的,在(D)選項方面,還有一個能量在167 Kev,這是必須注意的。



23 下列何者是孳生器(generator)生成的氣體肺部通氣掃描製劑?(A)Tc-99m DTPA aerosol(B)Xe-133(C)Kr-81m(D)Technegas

(A)是由孳生器生成Tc-99m然後與DTPA結合後的藥劑,並不是直接從generator生出來的,所以不算,使用上是利用高壓氧氣將Tc-99m DTPA吹成霧狀,模擬成氣體狀讓受檢者吸入, (B)Xe-133是一種氣體,能量為80 KeV,半衰期5.3天是由U-235核分裂來的,(C)是由Rb81-Kr81m generator 所生產出來的,母核種為Rb-81,半衰期為4.6小時,以固態存在於樹脂當中,子核種為Kr-81m,半衰期為13秒,能量為190 KeV,是以氣體方式存在,因此使用上是利用空氣將Kr-81m沖出就能用來做氣體肺部通氣掃描,因為它的半衰期太短,因此可以重複的檢查以獲得較準確的結果,而且就輻射防護來說,也沒有安全上的顧慮,不過實際上我沒有用過,因此不了解實際上的狀況,(D)Technegas,不好意思,不曉得這是什麼東西,是氣體狀態的Tc-99m嗎?如果是的話,是不能拿來做肺部通氣掃描的,因為它一旦吸進體內,很快的就會被甲狀腺以及胃分泌,因為解剖位置的重疊,對於肺部的影像會有干擾,不像Tc-99m DTPA是經由腎臟排出,影像上不會重疊。



24 下列有關Tc-99m MAA肺部灌注及Xe-133肺部通氣掃描之敘述,何者正確? (A)應先進行Xe-133肺部通氣掃描(B)此兩項檢查使用不同能量的準直儀(C)此兩項檢查不可以在同一天內進行(D)此兩項檢查都必須收錄前後、左右及兩側後斜位共六個角度的造影

(A)先做Xe-133有很多好處,第一它是氣體,因此排除的速度遠大於Tc-99m MAA,第二Xe-133的能量為80 KeV,比較低所以就算沒有排除乾淨,後來注射的Tc-99m MAA能量是140 KeV也可以蓋過它,因此這敘述是對的,(B)兩者都屬於低能量,用同一種準直儀就可以了,(C)如同(A)所述,只要先做Xe-133就可以在同一天內完成,(D)在Xe-133的部份,因為它的檢查分為單次吸入、平衡態以及清除造影,前兩項是做後面的靜態攝影,第三項則必須進行動態的攝影;在Tc-99m MAA的部份,我們是收集前後、左右以及兩側的前後斜位共八個角度。



25下列有關Tc-99m pertechnetate與T1-201雙核種副甲狀腺掃描之敘述,何者不正確?(A)Tc-99m pertechnetate只分佈在正常甲狀腺組織(B)T1-201可分佈在正常甲狀腺和機能亢進的副甲狀腺組織(C)大部分檢查單位都先進行Tc-99m pertechnetate 造影後再注射T1-201(D)病患在兩項檢查中移動會造成偽陽性病灶

副甲狀腺掃描一般來說是這麼檢查的,讓病人躺在掃描床上,然後呢從腳打針,先注射Tl-201 3 mCi,收集甲狀腺和副甲狀腺的影像,然後呢再打入Tc-99m 3~5 mCi,收集甲狀腺的影像,最後呢把Tl-201的影像減去Tc-99m的影像,如果再甲狀腺處還可見到亮點的話,就必須高度懷疑有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情形發生,當然還必須與PTH副甲狀腺賀爾蒙相對照,作為確認用。從腳打針是為了避免這些同位素在自手部的靜脈注射時會流經鎖骨下靜脈,那個地方和脖子很接近,會有一點干擾,所以從腳打針就沒有這個問題,(A)是正確的,(B)應該是說會分布在甲狀腺和副甲狀腺,並不一定要機能亢進時才會攝取,(C)大部分會先注射Tl-201,因為這牽涉到能量的問題,因為檢查時會收集Tl-201和Tc-99m的影像,基本上這兩個影像的位置是重疊的,收集Tc-99m的影像時,因為Tc-99m的能量較高140 KeV,在收集時可以將機器收集的能量設在140 KeV,不太會受到Tl-201(68 KeV)的干擾,反之如果先收集Tc-99m的影像,那麼在收集Tl-201的影像時就會收集到Tc-99m的影像(來自於組織折散射或是collimator等折散射後使得140下降至Tl-201的能量附近),(D)因為檢查的影像處理方式是將兩個核種的影像相減,因此受檢者如果有移動的話,雖然在影像處理軟體中可以校正回來,但總是有可能校正的不準,因而造成了因為影像沒有減好而多出一個亮點,容易造成偽陽性的結果,不過說實在的,會來做檢查的人多半是因為長期洗腎造成體內鈣磷離子的變化過大,間接的使負責調控這兩種離子的副甲狀腺過度負擔,引起了功能亢進的現象,而當負責神經傳導的鈣磷離子失衡時,受檢者最可能發生的現象就是躁動,因此在受檢者一定會亂動的狀況下,在影像處理時就必須格外小心,才能避免發生偽陽性的結果



26 Tc-99m MDP每個放射製劑分子中含有幾個磷原子?(A)1個(B)2個(C)3個(D)4個

MDP的全名叫做methylene diphosphonate,其中D就是兩個的意思,而P就是磷酸根的意思,因此每分子的MDP就含有(B)2個磷酸根,就是題目所問的磷原子,在核醫我們用Tc-99m MDP來做骨骼掃描。



27 下列有關Tc-99m MDP骨骼掃描之敘述,何者正確?(A)注射後24小時,約80%劑量聚集於骨骼上(B)大部份的藥是經由腸道排出(C)照相時間為注射後8小時(D)成人的注射劑量為20~25 mCi

(A)注射後24小時大概大部分的藥都已經排掉了,Tc-99m也過了4個半衰期了,因此我想這是很明顯的錯誤,(B)大部份的藥是經由泌尿系統排的,因此要請受檢者多喝水,將未結合的藥物排出,以減低身體的背景活性,(C)照相時間為注射後2~3小時,(D)成人的注射劑量為20~25 mCi,沒錯答案就是它。



28 下列有關Ga-67掃描的敘述,何者不正確?(A)Ga-67的代謝主要由腎臟排出體外(B)注射Ga-67後6~24小時,正常人肺部放射活性會隨著時間遞減(C)嚴重的發炎部位可以在注射後4小時就聚集Ga-67放射活性(D)可以利用軟便劑或延遲相攝影來區分是否為正常腸道影像或腹部發炎病灶

(A)Ga-67的代謝主要由腸道排出體外,因此在檢查前通常我們會給予軟便劑(就是一種瀉藥),清一清腸子讓Ga-67不要停留在腸子裡影響判斷,至於其他選項的敘述都是正確的,在(D)的部份最主要是因為Ga-67是從腸道排洩的,因此如果是腸子發炎或是長腫瘤也一樣會有Ga-67的聚積,因此藉著軟便劑或延遲相攝影,如果聚積處的亮點有移動的話,那麼是大便的機會比較大,如果一直固定著不動,那麼就必須高度懷疑有發炎或是長腫瘤的情況了。



29 In-111 DTPA行腦池造影(cisternography),必須使用下列何種準直儀?(A)medium energy(B)low energy, high sensitivity(C)low energy, high resolution (D)pinhole

In-111的半衰期為2.8天,能量為171及245 KeV,因此必須選擇(A)中能量的collimator,(B)是用來做首次穿流時用的,它的高敏感性可以讓大部分的γ-ray都穿透,因此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收集到大量的資料供料處理用,(C)高解析的collimator大部分用於骨骼掃描以及腦部的檢查,(D)這個準質儀的目的是為了要將影像放大而設計的,它外面的鉛很厚,因此低、中、高能量都能夠拿來使用。


30 診斷肝臟血管瘤所使用的放射製劑為?(A)Tc-99m DISIDA(B)Tc-99m RBC(C)Tc-99m S-colloid(D)Tc-99m MAA

要診斷肝臟血管瘤,首先要知道血管瘤就是肝內血管的異常增生,形成像腫瘤一樣的東西,它是良性的肝腫瘤,通常很小,多半是單發性的但也可能是多發性的。因此核醫在診斷上所使用的藥物就不是傳統的(C)Tc-99m S-colloid或是看肝臟膽囊的(A)Tc-99m DISIDA,更別提用來做肺部灌注的(D)Tc-99m MAA了,要觀察血管的病變必須做紅血球的標幟,也就是(B)Tc-99m RBC,在完成標幟後3~4小時對肝臟做一次SPECT來確定是否有肝臟血管瘤的存在。一開始富含Tc-99m的紅血球會隨著血液的流動分佈到全身的血管,肝臟本身的血管含量相當多,但是肝臟血管瘤因為外面包有一層薄膜,所以血液流通與交換的速度很慢,Tc-99m RBC要流進血管瘤必須要花上一小段時間,因此才必須等3~4小時後血管瘤處聚積了大量的Tc-99m RBC才進行檢查,這時候血管瘤處的影像會高於背景的肝臟,才能夠被檢查出來。